“希望再过百年,手艺还能流传”(图)-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希望再过百年,手艺还能流传”(图)

2018-06-11 06:11:19 中工网--《工人日报》

  十指走过万里路

  绣娘们的双手,换回的不只是外汇,还有荣誉。而在荣誉的背后,则是她们和家人不为外人所知的付出。

  如今已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的绣娘花丽,是1976年高中毕业后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学习刺绣的。女红传习所于1948年停办后,于11年后复建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所于1972年和1976年招收了两批绣娘。如今,这两批已年近60岁的绣娘,就是当下沈绣工艺的主力军。当年一批70多个小姑娘,坚持到今天的只有十几个。

  “刺绣需要非常安静,绣的时候要全身心沉浸其中,用心绣。”花丽说,“经常是忙活完家里事情,自己在深夜中绣,家里人连呼噜声都不敢打。”因为绣品不是用线,而是用丝绣出来的,一根线要劈成多少股丝,这也需要很高的手艺。

  与花丽同一批学习刺绣的绣娘冯丽,为记者展示了如何“劈丝”,“所以培养出一个绣娘,需要学习数年之久,也要有天分和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而绣出好作品,也需要绣娘对艺术有足够理解和创作。”她还记得,为俄罗斯总统绣画像时,她们在僻静的居民楼租了一个房间,闭门好几个月安心去绣。当时正值春节,房间里却放着俄罗斯的音乐。

  卜元告诉记者,刺绣讲究“一笔千针”,画家在画面上的一笔,绣娘们要用成千上万针来实现,一幅刺绣可能最终要上亿针,并且是零差错,规模较大的作品,有时要绣娘费时数月乃至一年时间才能绣成。“光一个红色,就有30多种颜色分类,有时画面不理想,一剪子下去重来,绣娘们都哭了,那都是用心血绣的啊。”卜元说。

  绣娘们平时一般不能做饭和洗衣服,因为粘在手指上的油污和毛絮,都有可能污染了绣品。正因如此,绣娘家庭与别的家庭不同,经常是“男主内女主外”,延续数十年。“有一种说法,叫‘十指走过万里路’,说的就是我们,做这个,一做就是一辈子。”今年64岁的印俊平,18岁绣到今天,已绣了46年。

  后继乏人的传承

  由南通沈寿艺术馆绣制的作品,被外交部门作为国礼,陆续送给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比利时国王阿贝尔二世等国家元首,受到各界好评。名誉等身的同时,卜元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绣制国礼的绣娘们如今都已60岁上下,再过10年,这些绣娘们到了古稀之年,谁来绣制呢?

  印俊平、李锦云等这些年届花甲的绣娘一直想带几个徒弟,“再不把手艺传下去,以后老了眼花手抖,就没办法教了。”但愿意长期从事刺绣的徒弟并不好找。经常有女孩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枯燥就放弃了。

  “其实,绣娘的收入并不低,特别是相对于南通市的平均收入,一个绣娘养一家人并不是问题。”卜元说,“关键在于,绣娘的培养要用多年时间,需要相应的扶持机制,比如能否和院校合作等。培养出来的绣娘,也得能长期从事这项工作。”

  此外,场地也是个大问题。当年南通女红传习所是封闭式的三进院落,后来被拆掉两进改为他用,剩下的这一进,还是卜元费尽心血才保护下来,只剩两层小楼。面积局促的沈寿艺术馆,许多珍贵展品不得不摆放在地上。

  “如果能有更多空间,不仅能把沈绣展品更好地展示,也可以做刺绣演示、教学等,吸引更多人了解沈绣,学习沈绣。”卜元说。

  卜元迄今记得,当时曾有人问他,为什么绣《奥巴马总统合家欢》的时候,要把奥巴马的两个女儿绣上去。毕竟在欧美国家,家庭画像通常局限于夫妻。“因为我们中国人看得远,孩子寓意着未来。”卜元希望,沈绣的未来,也能如百年前一样。“希望再过一百年,我们的手艺还能流传下去。”印俊平说。而这也是绣娘们的共同心声。(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聚焦老工业基地 彰显新时代职工新风貌新作为

  • 优势栏目

    中国美术大师靳尚谊携中央美术学院“最美天团” 集体献读致敬世界美术大家

  • 优势栏目

    曾孝濂为“生命”作画感动网友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